【拼音】: páo hù dēng chǎng
【解释】: 笏:古代官员上朝时手中拿的狭长板子,用玉、象牙或竹片做。原指官员打扮,上场演戏。现比喻新官上任(含有讽刺之意)。
【出处】: 清·赵翼《数月内频送南雷述庵淑斋诸人赴京补官戏作之二》:“袍笏登场也等闲。”
【举例造句】: 关于组织临时政府的问题,段已通电北方各省征求意见,只等回电一到,就要袍笏登场。(陶菊隐《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》第二十七章)
【拼音代码】: phdc
【近义词】: 走马上任、逢场作戏
【反义词】: 告老还乡
【歇后语】:
【灯谜】:
【用法】: 作谓语;指上台做官
【英文】: taking position of power,as in a dress rehearsal
【故事】:
◆更多内容: 可查看含有 袍 笏 登 场 的成语。
濠殿喚鎳撻ˇ鎶筋敋閵忊€崇窞鐟滄垹娆㈤幖浣哥闂傚牃鏅濈粈鍕倵閻熼偊妲哥€规洘绮撻幃褔宕奸鍌滎槴
闁荤姴娲弨杈ㄧ珶閸屾稓顩茬€光偓閳ь剙菐椤曗偓閹秹鏁撻敓锟� 闂佺鎻幏锟� 闂佺粯鍔楅幊鎾诲吹椤旂晫顩茬€光偓閳ь剙菐椤曗偓閹秵鎷呮搴f啴闁哄鍎戦幏锟�
下载网址:http://www.hydcd.cn/softdown.htm
更多内容请查看【汉语大辞典】。关于袍笏登场是什么意思,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。谢谢!